酉陽交巡警聯合多部門持續打響疏堵保暢治理攻堅戰
2025-02-27 20:09:12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通訊員 宋果)近年來,隨著車輛保有量持續增長,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城區在工作日早高峰、惡劣天氣以及重大活動期間,交通擁堵問題日益凸顯。為有效緩解城區交通壓力、打造暢通有序的出行環境,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認同感。
自2024年12月23日起,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公安局、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住房城鄉建委、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交委、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教委以及桃花源街道等多部門展開聯合行動,在早高峰時段集中對交通擁堵問題進行疏導治理,持續掀起疏堵保暢攻堅熱潮。

往昔陋習銳減 城區交通吹起文明新風
早晨7時30分,酉陽城北鐘靈山農貿市場附近漸漸涌入熙熙攘攘的人流和車流。此時,執勤人員已在各自崗位就緒,他們身著統一制服,嚴禁車輛違規停放和行人隨意橫穿馬路,全力維持早高峰的交通秩序。

在過去,農貿市場周邊車輛密集且秩序混亂,攤販占道經營、過往行人隨意橫穿馬路的行為屢見不鮮,造成交通嚴重阻塞。如今,這里已完成一系列改造:農貿市場門口設置伸縮式閘門進行物理隔離,引導市民有序通行;紅衛橋由原先的單向通行調整為雙向通行,沿途約100米處還設有停車場,大大緩解了“停車難”問題;道路兩側新增伸縮式移動護欄、錐形桶和水馬等隔離設備,配合車道引導標牌一起提升交通安全性。
與之呼應的是前程商都路段。此處執勤人員分工明確:有人負責疏導主干道車輛,提高交通流轉速度;有人引導出租車、網約車規范停靠,讓乘客上下車更有序;志愿者也在紅綠燈兩側協助行人安全通過斑馬線。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交巡警大隊副大隊長趙宇斌表示,通過將該區域從雙向通行調整為單向通行,以往人車混雜、停車無序的亂象明顯減少,交通運行更加暢順。
鎖定校園周邊 多元力量合力護航
早晨8點,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民族小學迎來上學高峰。校門口,執勤民警全員到崗,一邊指揮過往車輛分流,一邊幫助學生與家長安全通過路口。部分教師和家長也參與到現場秩序維護中,為學生打開車門或引導車輛快速離場。

據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城區一中隊民警王浩模介紹,民族小學學生數量龐大,每逢上放學時段,大批接送車輛集中出現,往往引發交通擁堵,還存在安全隱患。在疏堵保暢專項行動中,交巡警部門加派警力進行現場指揮,引導家長規范停車,并設置接送學生專用車道,顯著緩解了校園周邊的交通壓力。
“一個有序的交通環境,離不開群眾的主動參與。”王浩模表示,酉陽交巡警在去年年底向全縣家長發出《酉陽交巡警致學生家長的一封信》,呼吁家長共同遵守交通規則、錯峰接送學生,并鼓勵家長志愿者參與維護校園周邊交通秩序。家長張靜對此頗為感慨:“孩子們能安心上學,我們也更放心。政府部門切實解決了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我們當然全力配合。”
誓破交通堵點 聚焦民生急難愁盼
事實上,自2022年以來,酉陽中心城區主干道就已著手實施交通優化,打通南北三車道并實行單循環,大大改善了通行狀況。然而,受城區地形限制、車輛保有量持續攀升等多重因素影響,市民對日常交通仍有較多意見。
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交巡警大隊城區一中隊中隊長熊星介紹,酉陽城區面積約9平方公里,路網呈“3縱15橫”布局,居住人口達11.6萬人。桃花源大道、翠屏山大道南段和鐘靈山大道西路成為車流高峰重點區域,然而由于道路狹窄、連通性不足,特別是中心區域受地形約束,僅有一條環城路可供車輛繞行,交通分流能力受到嚴重限制。
近5年來,酉陽汽車平均增幅達14.25%,而城區增幅則高達21.5%。截至2024年年底,全縣機動車注冊登記量已達13.4316萬輛,其中約3萬輛集中于縣城,更令道路資源與車流需求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而城區內常態化擁堵點位多達8個,加之節假日、重大活動、學校集中放學等四類特殊時段也易產生擁堵,形勢頗為嚴峻。

面對層層壓力,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公安局積極落實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委指示,會同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住建委、縣財政局、桃花源街道、鐘多街道等11個單位一線調研,廣泛征求意見,系統梳理痛點難點,形成了《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城區交通緩堵保暢工作方案》,致力于解決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民生問題。
自2023年底以來,在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公安局的統籌協調下,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住房城鄉建委、縣交委、縣教委等部門聯手增設硬隔離與移動隔離設施,嚴格監管占道經營、違規上下客、公交車不進站以及行人亂穿馬路等行為,通過聯合執法與常態化管理相結合,力求在最大程度上緩解城區交通壓力、提升行車安全。
依托“四立足四發力”工作原則(立足分析研判,聚力組織安排;立足路面實際,聚力設施優化;立足排查治理,聚力路面管控;立足聯動共治,聚力宣傳引導),酉陽交巡警不斷完善交通組織體系,倡導社會共治,全力守護城區道路安全暢通。
通過這些切實有力的措施,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逐步建立起常態化的交通治理模式,為城市交通秩序保駕護航。曾經“擁堵不堪”的城區,如今正以嶄新的交通面貌,讓市民出行更加便捷、安心。
責任編輯:石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