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工巡檢到“云診斷”:江津永興鎮構建水質監測智能雙保險
2025-05-01 18:35:00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通訊員 安佳)重慶市江津區永興鎮艾家村,李大姐擰開自家院壩的水龍頭,清亮的自來水“嘩啦啦”躍入白瓷碗中。望著碗底清晰可見的紋路,她笑著說:“現在的水清亮得很!”這源于永興鎮全力推進的“智控水質”供管水工程。如今,全鎮5個農村供水工程完成智慧化改造,水質達標率100%,村民告別了“望天吃水”,喝上了“會呼吸”的放心水。
科技筑基,水質有了“數字保鏢”
在毗羅村供水站,一臺多參數水質檢測儀正在“品鑒”水質。它能嘗出四種“味道”:水的渾濁度、余氯、pH值、色度。這是今年永興鎮政府再次自籌資金10萬元,為5個供水站配備的這種出水多參數水質檢測儀,實現了從水源地到“出水口”關鍵節點設備更新。如今,精準的水質數據被實時采集,真正做到前端數據“24小時無感監測”,為后續水質分析和處理提供了可靠依據。“曾經需要我們到現場才能采集到的數據,現在指尖輕劃盡收眼底。”鎮水利工作人員袁狄感嘆道。
數據跑腿,監測秒出“體檢報告”
在鎮產業發展服務中心辦公室,工作人員在手機上演示著新系統,屏幕上跳動著各村水質“心電圖”。“這個系統就像給水做了個CT,哪項指標異常馬上報警”。過去工作人員每周需兩次跋涉5個村(社區)進行人工檢測,現在pH值、色度等數據實時反饋。上周因突發暴雨,萬獅橋村水源泥沙量較大,系統3分鐘就鎖定問題點,比人工排查快了整整兩天。村民老劉笑著說:“現在水質要是‘鬧脾氣’,還沒等我們察覺,村干部就上門‘治病’了。”據統計,水質監測效率提升80%以上。
責任到人,管護擰緊“安全閥門”
智控工程既要“聰明大腦”,更需要“勤勞雙手”。全鎮將5個供水工程監測點責任細化到村、具體到人。周潔作為萬獅橋村供水工程監測點責任人,每天都會按時巡查設備,他說:“設備聰明了,咱當‘水管家’的更要上心。”同時,建立水質“日監控、周自檢、月研判”工作機制,聯合第三方技術團隊定期開展設備維護、數據校準,已累計開展專項巡檢20次。在共同努力下,全鎮農村集中飲水出廠水質達標率100%,有效實現水質安全“源頭可溯、過程可控、風險可防”。
“智控水質”供管水工程項目的實施,是永興鎮以“系統化攻堅、專業化整改、制度化保障”的“三化”模式推進農村飲水安全提升工程的創新成果。下一步,永興鎮將繼續深化“三化”模式效能,不斷完善供水管水體系,打造山區智慧供水管水的“永興樣板”。
責任編輯:石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