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江灘到云端丨這場跨越千年的文化對話 激蕩“記憶之城·未來之城”的歷史音律
2025-05-06 12:39:28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姬一鳴)提起這座城,時間要追溯到公元前5世紀。
那時,巴人從魚復(今奉節)溯江而上,在川東立國,以江州(今江北區江北老城)為都城,江北城成為巴人最早的聚居地之一。
斗轉星移,重慶開埠后,江北嘴一帶的港口成為重慶重要的對外通商口岸,江北城兩江沿岸各碼頭常年停泊著數以千計的貨船;滄海桑田,今天,江北城這座千年古城成為江北嘴西部金融核心城的形象窗口。

從老重慶人的記憶深處緩緩走來,這座故城如今已“脫胎換骨”。然而,江北城知道,一座城的發展,需要文脈與時代的同頻共振。于是,江北城街道以歷史串聯文化底色,邀請多名專家學者“在場”,共同捕捉江北城發展的記憶與未來。
一場有溫度的歷史敘事
4月28日,由江北城街道黨工委、辦事處主辦的“記憶之城、未來之城”江北城紅金渝職工課堂,在重慶大劇院時光里書店正式舉行。本次活動聚焦江北城的歷史文脈與未來發展,邀請多位專家學者及各界代表齊聚一堂,展開深度交流。

活動開始后,主講嘉賓何智亞緩緩登臺,他以“歷史之城”“時代變遷”“未來之城”三大脈絡為主線,帶領聽眾展開跨時空的城市探索,挖掘江北城的歷史文脈,展現了江北城作為歷史文化載體的深厚底蘊,引發在場觀眾對城市更新中文化傳承的思考。

展望未來發展,何智亞詳細解讀江北城總體規劃,分享江北嘴片區重慶大劇院、重慶科技館、重慶國金中心等標志性建筑背后的設計故事與城市定位。他提出,未來江北嘴不僅要成為金融高地,更應成為承載山城記憶、融合歷史與現代的“未來之城”。
“這場跨越千年的文化對話,讓我深深感受到了‘城與人’共生的情感鏈接。”現場觀眾表示。
一座有溫度的現代之城
“今天,我們以‘歷史’為舟,以‘文化’為槳,挖掘江北城的歷史文脈,就是要讓我們在回望歷史中增添走向未來的信心和底氣,讓豐富的歷史文化為江北城現在和未來的發展賦能。”江北城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
近年來,江北城街道緊緊圍繞江北區委“13457”總體發展思路,加強黨建統領,強化數智賦能,迭代升級“中心+站點”黨群服務模式;不斷優化“包聯送”服務體系,深化“百千萬”聯系服務經營主體全覆蓋機制,助力企業發展;推出“樂學三洞橋”品牌,獲評重慶市新時代“終身學習品牌項目”;圍繞江灘公園開展不間斷志愿活動,江邊涌現出一大批好人好事……這一系列故事成為人與城之間情感共鳴的生動注腳。

縱覽江北城的歷史,其發展從未止步于發展本身,它關乎上千年的歷史文脈和文化溫度。明玉珍墓、保定門等文物古跡和歷史建筑,彰顯著江北嘴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更源源不斷地為這座城注入發展的活力。
此次“記憶之城、未來之城”文化沙龍,不僅僅是一場歷史文化的綜合敘述,更是一次江北城高質量發展的融合表達。江北城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江北城街道將持續舉辦文化沙龍、歷史講堂等多元活動,推動市民深度參與城市文脈的守護與創新,讓歷史記憶在現代城市發展中持續煥發生機。”
責任編輯:石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