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首部跨境金融專題報告在渝發布? 2024年重慶跨境人民幣結算量3935億元
2025-05-07 11:57:04 來源: 第1眼TV-華龍網
第1眼TV-華龍網訊(首席記者 董進)為增強跨境金融服務供給能力,助力高水平建設西部金融中心,日前,西部金融研究院主辦了西部金融中心圓桌會(第1期)。活動現場,西部金融研究院院長陳銀華發布中西部首部跨境金融專題報告——《重慶跨境金融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精準畫像 三大特征凸顯重慶辨識度
作為內陸開放綜合樞紐,重慶以西部陸海新通道為牽引,積極發揮中新(重慶)示范項目、重慶自貿試驗區、渝港金融合作等開放平臺作用,加強金融合作,加快要素集聚。
《報告》顯示,2024年,全市跨境人民幣結算量3935億元,同比增長37%,高于全國15個百分點。截至2024年末,西部陸海新通道相關領域本外幣融資余額突破6000億元;中新雙方共同推出金融開放創新政策74項,落地項目52個、實施創新案例35項;重慶累計落地跨境融資類項目266個、金額213億美元。
整體來看,重慶金融開放水平居中西部前列,呈現“多、強、好”三大特征:
——試點政策多。先后獲批跨境金融試點政策30多項,為深化金融開放探索了新途徑。截至2025年3月底,跨境融資便利化試點累計便利科技型企業融資9677萬美元;跨境貿易高水平開放試點累計支持350家優質企業貿易結算超1100億美元;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跨境融資便利化等試點累計便利跨境投融資超過200億美元。
——創新能力強。落地全國首筆陸海新通道多式聯運“一單制”數字提單動產質押融資業務、全國首筆鐵路提單質押融資業務、全國首筆多式聯運數字提單信用證業務。在全國首創鐵路提單信用證業務,開立全球首單“鐵路提單國際信用證”。“科技跨境貸”“匯保通”匯率避險入選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第三批“最佳實踐案例”。
——帶動作用好。成渝兩地共同獲批異地辦理外債登記、一次性外債登記管理改革等4項試點,成為全國首個跨地區開展外債便利化試點的地區。“關銀一KEY通”川渝通辦集成化改革項目被國家發改委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跨區域協作18條經驗做法之一向全國推廣。
五個方面促進重慶跨境金融高質量發展
《報告》認為,可從五個方面推動重慶跨境金融高質量發展。
深化鐵路運輸單證金融服務。從商業和立法兩個角度確立多式聯運單證的國際慣例和規則,推進鐵路運輸規則統一化、標準化。建立鐵路運單數據平臺,提供決策支持和風險管理工具。鼓勵銀行機構探索發揮鐵路提單的風險緩釋作用,設計業務模式可循環復制、資金流可閉環的服務方案。
促進跨境雙向融資。“走出去”方面,鼓勵符合條件的重慶企業在新加坡、中國香港等國際金融市場上市融資。“引進來”方面,抓住人民幣融資成本低的窗口期,支持跨國企業、境外主權類機構及西部陸海新通道沿線重大項目。
探索開展境外直接購匯。研究支持重慶進口企業將所支付的貨款,以人民幣的方式,委托銀行在境外直接購匯后,支付給境外出口商。操作上,由銀行提供境外、境內兩個市場匯率價格,企業按照孰低原則以人民幣支付貨款。
實現金融數據跨境流動。發揮數字重慶建設優勢,依托中新(重慶)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建立“中新金融數據跨境流通中樞平臺”。建立跨境金融數據加密、傳輸、存儲等技術標準,探索隱私計算、聯邦學習等前沿技術在數據跨境中的應用,加強跨境金融數據脫敏、加密與訪問控制,提高金融數據安全性和合規性。
吸引跨國公司財資中心。把握跨國公司本外幣一體化資金池業務試點機遇,吸引更多的跨國公司總部在渝設立全球或區域財資管理中心。鼓勵銀行機構幫助企業實時掌控境內外賬戶資金動態,搭建共享資金池,實現對境外成員企業資金高效集中管理。
責任編輯:邵煜晟